(一)心理活动及其结构
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。心理过程包括个体的认识过程、情感和意志;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。
1.心理过程
(1)认识过程:包括感觉、知觉、记忆、想象、思维等。
(2)情感过程:喜爱、快乐、满意、忧愁、悲哀、憎恨等现象。
(3)意志过程:动机、目的、行动等。
2.个性心理
(1)个性心理倾向性,包括兴趣与爱好、需要与动机、信念与理想、世界观等。
(2)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、能力等。
(二)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(或称心理活动)及其规律的科学
心理内容是指每个人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映象本身,而心理形式是指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、结构,如认识过程中的感觉、知觉、注意、记忆、想象和思维形式,情感、意志、需要与动机形式,个性特征中的能力、气质、性格形式等。
心理学科的性质: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。
二、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
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,实现对人心理的正确说明、准确模拟题和有效控制。
(一)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;
(二)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;
(三)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;
(四)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。
三、心理的实质
(一)心理是脑的机能
心理是脑的机能,脑是心理的器官。
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。
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,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。
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。
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:(1)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;(2)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。
(二)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
1.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
2.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。
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内容,请访问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
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【新公教育(cqxgjy)